记者 辛圆
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周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断降低,产业含“绿”量持续提升。
辛国斌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累计培育了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、绿色工业园区491个。在绿色制造体系引领带动下,涌现了一批能效、水效“领跑者”,一些企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
辛国斌还提到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绿色能源应用更加广泛。目前,我国电解铝行业每生产4吨铝,就有1吨是使用绿电生产的。24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使用的电力有一半以上都是绿电。与此同时,绿色原料利用更加充分。
“2024年,我国废钢、废铜铝等10种再生资源利用量超过4亿吨,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利用量超过30万吨。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、风电、环保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迅速,市场规模持续保持全球第一,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。”辛国斌说。
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,辛国斌特别提到,下一步,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体系,实施绿色工厂系列扩建计划,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工厂、零碳园区,同时还将进一步强化产业政策的绿色导向,加强绿色低碳标准的供给和应用,强化绿色金融政策赋能,进一步擦亮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底色。
工信部今年6月印发《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旨在健全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,支撑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转型升级。
《方案》明确,到2027年,推动制修订绿色低碳领域标准百项以上,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体系逐步完善,标准化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;到2030年,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基础更加牢固,标准体系更加健全,标准化对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支撑作用更加显著。
《方案》同时提出,加强碳足迹核算标准供给,稳步有序扩大覆盖产品范围。加快补齐资源综合利用标准短板,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标准体系。加强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标准引领,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、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、中低温余热余能高效利用、超长寿命高安全性储能电池等多能互补利用标准制修订。
此外,《方案》进一步完善了新能源产业绿色低碳标准,提出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标准体系,加快电动自行车废锂离子蓄电池综合利用标准研究。同时,加快推动完善光伏、新能源汽车、绿色智算、绿色船舶、绿色航空、绿色电力装备、绿色轻工、环保装备等领域标准体系,加强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标准引领。
发表评论